内容摘要:11月17日,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暨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南方科技大学社科中心”)承办的“文化遗产与社会认同”学术沙龙在深圳举行。来自十余所国内外高校的学者出席会议,围绕“文化遗产与社会认同”这一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11月17日,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暨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南方科技大学社科中心”)承办的“文化遗产与社会认同”学术沙龙在深圳举行。来自十余所国内外高校的学者出席会议,围绕“文化遗产与社会认同”这一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南方科技大学社科中心讲席教授、主任周永明出席沙龙,向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南方科技大学社科中心教授、副主任王晓葵对会议主旨进行了说明,他表示,文化遗产与社会认同的关系非常密切,“遗产”是人们立足当下对过去的文化事象进行赋值的结果。在大众传媒时代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围绕遗产的价值建构,不同赋值主体之间时而博弈时而联合,使得过去对文化遗产价值的单一化认知变得更为多元,文化遗产与社会认同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出更深刻的复杂性。本次学术沙龙既是南方科技大学社科中心学术活动的一环,也是响应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举措。期待通过对景观、声音、造型、建筑、美术、歌谣、口头叙事、战争或灾害遗迹、仪式等文化遗产的认定和形成过程与公共记忆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分析,深化对文化遗产形成过程的理解,推动记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围绕“文化遗产与社会认同”的主题,与会学者就“文化遗产理论与制度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地域文化认同”“文化遗产与民间传承”“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方式再造”“文化遗产、观光与文化产业”等内容展开了讨论。学者们提出的“文化景观与遗产”“技术传承与遗产认定”“观光与遗产”“深圳空间建构与遗产意识”等议题,吸引了许多其他学科的老师及校外学者前来旁听。
与会学者认为,此次沙龙的举办不仅深化了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也对南方科技大学新文科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