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糜骨之壤》,[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著,何娟、孙伟峰译,浙江文艺社,2021年1月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吕家佐)2021年1月7日,记者从浙江文艺出版社获悉,该社近日推出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国宝级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长篇小说《糜骨之壤》中译本。
这部充满悬疑和犯罪小说色彩的《糜骨之壤》,是托卡尔丘克最新译为中文的长篇小说。此前,国内已经出版的托卡尔丘克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云游》,小说集《怪诞故事集》《衣柜》等。在这些作品中,托卡尔丘克以她“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个不同凡响的奇异世界,一种打通了万物分野的世界观;而在《糜骨之壤》中,托卡尔丘克回归了相对传统的叙事方式,不再碎片化地呈现她的故事,而是在一个“动物复仇案”的外壳下,时而幽默讽刺、时而惊心动魄,又时时迸发智慧光芒,洞穿着生命的真相,并深刻揭示出人并非万物的主宰或中心。
这部小说曾在2017年被改编为电影,搬上影幕,并拿下了多种国际电影奖项。最引人瞩目的是入围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荣获了亚佛雷德鲍尔银熊奖。此外,这部小说还入选了2019年布克国际奖短名单、201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长名单、2020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等多种国际文学大奖。
《糜骨之壤》书影,浙江文艺社供图
匪夷所思的动物连环复仇杀人案
主人公雅尼娜,曾经是桥梁建筑工程师,她退休后搬到波兰与捷克边境的一座山村,出于对动物和自然的热爱,雅尼娜常常心怀愤怒地就当地的偷猎事件向警察局写信,然而从来没有得到过回复。
小说便从非法狩猎的“大脚”的死亡开始。他被一根小鹿的骨头卡住喉咙,死在自己的家里,雅尼娜赶到案发现场时,外面的雪地里还站着几只小鹿;紧接着,当地的警察局长被发现死在了一口井里,旁边的雪地里还留下了大量鹿蹄印;警察局长死后的一个月,狐狸养殖场场长福南特沙克也神秘死亡。种种细节和迹象似乎都表明,这是一场“动物连环复仇杀人案”。循着雅尼娜对三位死者生前的回顾,和对他们死亡过程的推测,当地山林里过度捕猎、非法狩猎的事情也逐渐浮出水面……
屠杀、疾病、集体疯狂和人类思想的堕落
这场连环杀人案是小说的主线,但小说投注的更多的,是对这个世界,对人与人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的沉重思考。雅尼娜认为,没有“有用的生物”和“无用的生物”之说。“这是人类对物种进行的一种极不明智的分类。”
作者托卡尔丘克借雅尼娜之口大声疾呼,试图唤醒人类对自身的反思:“被屠杀的动物肉体每天像无止境的末日雨一样落在我们城市里,这又是怎么回事?这场雨预示着屠杀、疾病、集体疯狂、思想的堕落与污浊。”
“这个世界出了问题”
托卡尔丘克对于人类行为、人凌驾于万物之上的傲慢的反思,在她的作品中是一脉相承的。在《怪诞故事集》中,就有选择变成狼的女孩的故事,有反思战争、沐浴月亮光芒而生存的绿孩子的故事;《衣柜》则借程序员之手毁灭又重建了这个世界。而《糜骨之壤》则通过一个更真实的、血淋淋的案件,将这一问题更为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动物的身体被制成鞋子、肉丸、香肠、鞋、沙发、床下的地毯,骨头被熬成汤……肚子上的皮变成了人们肩上的包,保暖用的是动物的皮毛,吃着它们的身体,将它们切成小块放到油锅里炸……这一切的噩梦都是真的吗?这是大规模的杀戮,残忍而冷漠,没有丝毫的反思和良心的谴责。也许思想都慷慨地赋予了哲学和神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杀戮和痛苦已成为常态?我们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糜骨之壤》书影,浙江文艺社供图
宇宙中有一个地方,世界还没有颠倒
雅尼娜在小说中那些“正常”而“理性”的人眼中,无疑是一个怪人,是一个溢出社会规则和秩序的人。但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怪人身上,还保留着愤怒和天真的力量。循着雅尼娜的视线,小说还呈现了更多奇怪而边缘的人。也许是作家在他们身上寄予了更多改变的力量和可能,在普瓦斯科维什这座山村,一边存在着杀戮和毁灭,但另一边也存在着希望。
“宇宙中有一个地方,还没有毁灭,那里的世界还没有颠倒,伊甸园仍然存在。”
“在这里,人类不受愚蠢和僵化的理性规则所支配,而是遵从于内心和直觉。人们不会沉迷于徒劳的闲扯,炫耀自己的所知,而是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非凡的事物。国家不会施加日常的压迫与束缚,而是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希望和梦想。人类也不是系统中的某一种模式,不是一个角色,而是自由的生物。这就是我脑海中的景象。”
小说波兰语的原著书名来自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诗句“让你的犁头碾过死人的尸骨”,布莱克的诗歌也贯穿于小说全篇。这些神秘而具有寓言性的诗句,跟随着雅尼娜寻找凶手的足迹,一次次启示着读者去思考生命的来源,反思人类的行为,寻找心灵深处还依然存留的天真、善意,和在理性与秩序中日渐丢失的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