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新华社北京5月 17日电题:书写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壮美篇章——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年发展成就综述新华社记者朱基钗出版学术著作1.3万部,学术论文15万篇,研究报告2.7万份……这是一份值得自豪的学术成绩单.据了解,中国社科院已成立的19个专业化智库涵盖了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研究类智库、经济金融研究类智库、社会文化发展研究类智库、国际问题研究类智库、边疆研究类智库5大类。“面向未来,中国社科院将以建院40周年为契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把我院打造成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
关键词:中国社科院;研究;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学术;习近平;中国社会科学院;重要讲话;坚持;智库建设
作者简介: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 题:书写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壮美篇章——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年发展成就综述
新华社记者朱基钗
出版学术著作1.3万部,学术论文15万篇,研究报告2.7万份……这是一份值得自豪的学术成绩单;
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的思想库,这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担当。
今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40年来,中国社科院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齐奋进,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去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向全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
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社科院又将开启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的崭新篇章。
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
为谁著书、为谁立说?这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解决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鲜明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
中国社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表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中国社科院第一位的要求,这也是我们办院的核心和灵魂。”
2014年2月,中国社科院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伟光兼任学院院长。该学院每年招收100名左右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旨在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人才培育注入强大活力。
这是中国社科院进一步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的重大举措。
从2009年起,中国社科院开始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
——截至2016年底,该工程已设立各类项目192个,经费支持由最初的每年25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650万元。
——从2015年开始,组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智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意识形态研究智库等多个马克思主义专业智库。
——近几年已经结项并出版的六卷本《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的五卷本《中国通史》、两卷本《新大众哲学》和历时30多年完成的五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7年多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已成为中国社科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一号工程、灵魂工程、战略工程、基础工程。”王伟光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科院服务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组织学者撰写《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丛书》(12分册),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行全方位阐释,回答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着眼于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着眼于解决好科研人员为人民做学问的根本宗旨,我们以纪念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和院庆40周年为契机,举办以‘著作等身与著作等心’为主题的道德建设论坛,组织开展‘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论坛征文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的重要论述,广泛开展专题培训,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凝聚全院党员干部共识,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在学术研究中高高飘扬。”王伟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