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作为一个在华文文学界享有很高荣誉的作家,琦君自20世纪50年代初出版第一本散文小说合集《琴心》开始,就受到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罗家伦、林海音、张秀亚、夏志清、林文月、杨牧、欧阳子等许多著名作家、学者和一大批评论者都对她的创作进行过评论和研究,可谓研究成果丰硕。
目前关于琦君研究的论题涉及琦君生活和创作的方方面面,包括文本解读、创作主题、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艺术特征、审美风格等方面,也涉及琦君创作的各种文体,研究相当充分。尤其是怀乡书写和亲情书写的作品,更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
针对琦君的研究仍有价值性与可拓展的学术空间
一是关于琦君和同时代作家关系的研究还比较缺乏。琦君文学创作时间跨度长,影响大,文坛交游广,除了她自身的创作成为文学史书写的重要内容外,她与同时代作家关系也构成了文学史的重要内容。比如她和梁实秋、林海音、张秀亚等台湾地区当代作家的关系,她与文学报刊的关系,她的文学活动等等,这些研究可以大大丰富文学史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台湾文学发展生态。
二是五四文学传统对琦君创作的影响值得深入挖掘。五四文学传统对台湾地区当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琦君早在大陆居住时期就大量阅读并接受了五四文学的影响。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她在台湾文坛崭露头角,在她清新的创作中便呈现出这种影响。但她究竟是如何接受影响?接受了哪些影响?尤其是作为一个女作家,她与五四以后现代女作家创作传统有什么关联?不少学者注意到她与冰心创作的关系。她与冰心创作的联系和区别到底在哪里?除了冰心以外,现代其他女作家如萧红、张爱玲等,有没有对她的创作产生影响?在艺术表现方面,琦君常常采用儿童视角。现当代很多作家都擅长于这种艺术表现。如叶圣陶、冰心、萧红、林海音、白先勇等等。琦君的独创性又是什么?
三是琦君和中国古代文学及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需要拓展。琦君的文学创作与佛教文化的关系、琦君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诗词方面的造诣等方面,都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对于琦君的影响。琦君的词风具有婉约派的风格,她近于婉约派的哪些词人,与其又有哪些区别,儒释两种文化在她的创作中是如何相融的,等等。这些都很值得探讨。因此,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在多大程度上、在哪些方面影响了琦君的文学创作,这将是重要且富有价值意义的课题。
四是关于琦君作品中地域文化书写的研究。浙江自古人文荟萃,许多作家都有关于浙江的地域书写。琦君的以温州杭州为中心的浙东地域书写与她的哪些同乡作家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而区别之处就是琦君的文学创新的亮点所在。
五是关于琦君在台湾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她对华文文学发展的意义和价值的研究。要摆脱个案研究的局限性,将研究对象放置在整体的中华文学背景中加以考察,这样会更有利于厘清琦君文学的价值。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
(以上发言内容来自第二届琦君研究高峰论坛,不代表本网观点。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