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羊城晚报讯记者叶志垚、黄宙辉,通讯员周伟报道:1月12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发布《2016年度广东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发展后劲来看,河源、清远、肇庆、阳江、惠州等市位于全省前列。
关键词:清远;河源;深圳;竞争力;珠三角
作者简介:
深圳最具竞争力 河源清远后劲足
羊城晚报讯 记者叶志垚、黄宙辉,通讯员周伟报道:1月12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发布《2016年度广东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深圳的竞争力指数领跑全省,广州、佛山紧随其后;从发展后劲来看,河源、清远、肇庆、阳江、惠州等市位于全省前列。
近八成GDP由珠三角创造
《报告》显示,在广东21个地市的竞争力排名中,被称为“创新之都”的深圳成为了广东省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广州、佛山紧随其后,在发展后劲的较量上三座城市不相上下。珠三角地区仍是广东发展后劲的最大贡献者,2015年,珠三角以全省30%的土地,创造了全省近80%的GDP和85%的地方财政收入,对发展后劲的贡献率达79%。
不过,从发展后劲来看,广深两地却远不及河源、清远等地区。《报告》指出,河源和清远近年来积极承接珠三角核心地区产业,集中体现了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带动效应。“但是我们应该看到,2005年到2015年这十年间,粤东西北四大区域对广东发展后劲的贡献率基本维持不变,粤北、粤东和粤西基本维持6%至8%。”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报告》课题组长丁力教授表示,广东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依然严峻。
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性增强
《报告》指出,最近十年来,消费对广东发展后劲的贡献率基本保持不变,说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举措并没有奏效;净出口额贡献率则从2007年的20%下降至2015年的7%,这意味着对外贸易对广东发展后劲的拉动作用正在减弱;而投资对广东发展后劲的贡献从2005年的37%增加至2015年的42%,表明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传统的对外向型经济严重依赖的发展模式面临挑战。
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对发展后劲的贡献率基本维持在5%左右的水平;第二产业则从2005年的50%下降到2015年的45%;而第三产业从2013年开始上升,2015年贡献率达50%,可见在广东发展后劲的构成中,第三产业正成为支撑广东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