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报广州12月1日电 (记者武勇)11月23日,“跨越与创新:数字化转型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系列学术会议在广州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主题展开研讨。
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认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不仅成为新兴经济的重要代表,还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数字文化产业正助力中国文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徐伟新认为,广州在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这四大品牌的基础上,围绕文化引领力、文化凝聚力、文化竞争力,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文化建设道路,赋予城市新功能。要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州提出的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重要指示要求,推动广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重视以下三方面建设。第一,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走创新驱动之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第二,加强信息技术赋能,推进5G等新基建建设,促进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高尖应用。第三,注重发展体验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文化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精神需求。
以5G、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为基本特征的数字技术已经把人类带入数字时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原社长谢寿光认为,我们要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定位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加大政策、制度供给,努力营造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
数字经济改变了经济学的研究视野,对工业经济时代经济研究理论范式提出了重大挑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金巍认为,文化数据资产将会成为文化资产的重要类型。目前,我国在数据资产、大数据交易领域已形成一定的规范,但尚不健全。我们应积极利用现有数据治理体系,推动文化数据资产评估、交易业务形成行业规范,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数据资产业务和项目。
会议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