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记者吴屹桉)11月29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社会风险治理高层论坛”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社会风险治理”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认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拓展了社会风险治理的研究领域。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认为,在实践中,要把风险评估作为一个重要抓手去推动国家安全发展体制机制建设,需进一步研究风险评估的方法论构建、纳入政府部门工作的体制机制、纳入地方官员的考核机制等问题。
当前,大数据在社会风险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友谊促进会理事长、公安部原副部长陈智敏提出,国家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是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的基础。未来要重点关注大数据在收集、存储、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风险并加以有效防范。
南京大学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童星表示,我国的应急管理机制面临一定挑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安全优先机制、一体多元机制和计划适应机制,努力把应急管理机制转化为应急管理效能。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朱正威认为,未来的风险是不确定的,韧性治理的理念和方法就是要主动接纳不确定性,主动适应不确定性,用体制机制和能力的确定性来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韧性治理不仅可以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基础,还可以消除实践者和学者之间的对话与合作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