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了“武汉第一村”星光村。在大学生村官程龙的带领下,记者走访了陈昌安和周享英两位年过八十的老人。过去,陈昌安老人家里好几口人挤在一间漏雨的屋子里,现在住着三层小楼;周享英老人早年的春节只有一碗豆腐丸子吃,而现在刚领了村里发的几十斤鱼,作为村里的退休干部,每月还能领2000元退休金。
产业致富
带动周边村庄联合发展
星光村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腹地,紧邻318国道,与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2018年,星光村实现工业总产值36亿元,全年上缴税收过亿元,村集体收入过亿元,村民人均收入2.9万元。
为谋划星光村的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星光村坚持实施“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居住城镇化、服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迁村腾地建成800亩村级工业园,引进企业138家;建成1200亩星光国际建材城;成立了武汉市星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4500亩建成现代都市农业园,获批武汉市7万亩设施农业蔬菜基地项目,以此为依托打造高标准的集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园和物流园。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专业管理收购的5家原倒闭村办企业,改变了过去政企不分、权责不分的局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星光村一跃成为武汉市“经济十强村”、湖北省“村级经济综合实力500强”。
在不改变行政村建制的前提下,星光村以“1+4”联村发展模式,与“田挨田、路相连”的红焰村、新安堡村、丘林村、三红村4个村党组织成立星光村集团党委,积极探索区域联村发展之路。盘活“四荒”资源2000多亩,发展项目60多个,带动周边4个集体经济“空壳村”一举发展成为年收入过500万元的富裕村,走出了一条经济强村带动弱村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目前,全国各地都涌现出一些集体经济强村,通过强有力的党组织建设和农村能人带动效应,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但是,作为这些‘明星村’的‘邻居’,其发展状况却是参差不齐的。”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周绍东认为,星光村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把周边的几个村都带动起来了,非常好地体现了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