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味着更加科学、更加民主,也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
关键词:国家治理体系;意识建设;全面依法治国
作者简介: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味着更加科学、更加民主,也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
在各种挑战和考验面前,政府、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应当积极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依法高效运转,进一步提升协同效应、整合效应和创新效应。但在现实中,个别领导干部缺乏担当精神,面对问题不敢迎难而上、怯于担责;一些地方的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暴,缺乏大局观念。这反映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
发现问题,更要拓展思路、解决问题,关键是要树立三种意识:
一要有全局意识。
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问题、想办法、作决策。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工作中,应当更好地发挥这一优势。各地方、各部门必须坚决服从中央的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提高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的能力。
二要有担当意识。
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干部要主动作为、敢于作为。既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要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让党员干部安心工作。对于那些缺乏担当精神,不作为、慢作为、敷衍塞责的,要给予严肃处理。
敢于担当,是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而不是个人风头主义。要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要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要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要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要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三要有法治意识。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关键是法治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全面依法治国,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关键在于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各有关方面都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看待立法工作,不该囿于自己那些所谓利益,更不要因此对立法工作形成干扰。要想明白,国家和人民整体利益再小也是大,部门、行业等局部利益再大也是小。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